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e)

张华 87 0

#头条创作挑战赛#感谢关注、点赞、留言和转发,让我们一起读《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掌握更多工作学习方法!

我们清醒地知道,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种种障碍,种种困难,我们应当准备对付一切内外敌人的最大限度的抵抗和挣扎。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也从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做了战略部署。即:军事上坚持“十大军事原则”,经济上坚持土地改革,政治上坚持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人心)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已摆脱早期居无定所,顾东顾不得西的被动局面。有了百万军队,成熟的党建,1亿人口的解放区,掌握了娴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形成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三大战略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有利局面

01.当前的形势:革命达到了转折点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7-1947.6),我党用“敌进我退”的运动战术,遏制住了蒋介石的进攻。解放战争第二年的第一季(1947.7-1947.9),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战场已从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革命二十年,胜利在望,如此局面怎能不让军民激动和鼓舞。信心倍增,斗志激昂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e)-第1张图片-易算准

02.军事政策核心:赢得主动权

十七个月(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为止,十二月的尚未计入)作战,共打死、打伤、俘虏了蒋介石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一百六十九万人,其中打死和打伤的有六十四万人,俘虏的有一百零五万。

胜利的战果摆在眼前,归结起来,“在军事方面来说,是因为执行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什么是正确的战略方针?那就是赢得主动权,“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如何在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被动局面下赢得主动权?那就要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游击和运动中寻找主动的机会,在局部争取形成主动的局面

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集中优势兵力),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具体到1947年底,毛泽东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以牢牢掌握主动权。

  1.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4.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力求全歼。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力求避免打消耗战
  5.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6.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7.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 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10. 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以上,可以总结归纳为“以多打少,以强打弱,歼敌补己,详细谋划,伺机而动”。

03.经济政策核心:土地改革

在经济方面,蒋介石的情况到今年已经很严重了。我们现在也困难,特别是山东、陕北两处,但我们的困难可以解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搞了土地改革,而蒋介石没有搞......东北在短期内建立了很大的军队,主要是得力于土地改革。——《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否牢固,既直接影响战斗的物资供给,也严重影响军民的斗争士气。

土地改革,是农民的迫切要求,既具有政治上凝聚民心的作用,也具有经济上发展生产的效果。其核心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能够赢得支持,因为均的是占人口8%左右的地主富农的土地,90%的贫农、雇农增加了土地,剩余的中农利益也不损害。

让群众自发的,自己领导自己的运动,是毛泽东群众工作的精妙之处。比如1946年在军队内部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在减租运动中强调“减租必须是群众斗争的结果,不能是政府恩赐的这是减租成败的关键。减租斗争中发生过火现象是难免的,只要真正是广大群众的自觉斗争,可以在过火现象发生后,再去改正”(《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七日

这次土地改革也是如此。既是响应农民呼声,也要农民自己执行。“组织包括贫农雇农群众的贫农团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以为执行土地改革的合法机关,而贫农团则应当成为一切农村斗争的领导骨干”同时,也组建“包括雇农贫农中农在内的最广泛群众性的农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以更广泛的团结中农群体。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e)-第2张图片-易算准

04.政治政策核心:凝聚人心

01.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性因素。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战争的天平早早就偏向了得人心的一方。

正是据此,毛泽东预判“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战争的一天起,我们就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单纯从军事实力看:蒋介石有军事力量400余万,完成了进攻的准备,重新控制了大城市,拥有3亿人口,接受了日本100万人的全部装备,取得了美国军事和财政上巨大援助——解放军打了八年疲惫的抗战,数量和装备不可比拟,1亿人口的解放区尚未巩固。

但是,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斗争。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02.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农村的中农。

土地改革,赢得了90%的贫农、雇农拥护和支持,但毛泽东要求尽最大可能团结剩余10%中的中农和部分富农,最大限度孤立敌人。

联合中农,不仅体现在基本不损害其利益,毛泽东更要求“必须注意不要把本来是中农成分的人,错误地划到富农圈子里去”,“在农会委员会中,在政府中,必须吸收中农积极分子参加工作”,“各地在平分土地时,仍须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在没收分配封建阶级的土地财产时应当注意某些中农的需要。”

对待富农,虽然因其半封建性,要加以改造,但是“对待富农和对待地主一般地应当有所区别。”而且,注意分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是中立富农,专门打击地主——减少土改压力。第二阶段开始平分富农出租和多余的土地,但是对待富农和对待地主仍然有所区别。(《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03.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城市的中小资产阶级。

在中国,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都受到蒋介石为首的垄断资本(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是革命的参与力量。

被这些阶级及其国家政权所压迫和损害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虽然也是资产阶级,却是可以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者保守中立的。他们和帝国主义没有联系,或者联系较少,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资产阶级。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e)-第3张图片-易算准

毛泽东总结到:在土地问题上一定要把中农问题处理好,在城市问题上一定要把中小资产阶级问题处理好。一定不要重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错误,片面强调工人利益是错误的《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04.扩大了的民族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原则是孤立敌人而不是孤立自己。

北伐战争时期,我们党本来是不孤立的,后来因陈独秀右倾而孤立了,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农民,脱离了军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左”的政策的结果,我们没能孤立蒋介石,而是孤立了自己。——《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

坚决的拥护派(工人和农民)不是问题。但对中间分子的统战工作,往往不是过右就是过左。“对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右翼分子,在政治上的打击同经济上的消灭是两件事,不能混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曾混淆了这两点。现在,我们在对待中间派的问题上是既须反右又须反“左””(《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提醒:消灭封建阶级的斗争,同对美蒋的斗争一样,要求我们在全局问题上要大胆,在具体斗争上要谨慎。然而我们有些同志却相反,重视抽象之敌,小视具体之敌

例如,要“反对对中农的冒险政策,哪怕只发生一户中农被错当作地主来整,我们也必须十分注意纠正。”即便是对待反动分子,也需谨慎,不可不杀,不可多杀。

关于杀不杀反动分子的问题,不可不杀,不可多杀,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反“左”反右。一个不杀,群众不赞成;不可多杀,也是从群众着想,不是从少数人着想。只要是不积极破坏革命战争和土地改革的人都可以不杀,把他们当作劳动100力保留下来。——《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

解放军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蒋介石的节节退败,让这种拥护更加巩固,“人们看到了蒋介石统治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因而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身上,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国内形势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方面,国民党区域人心动向变了,蒋介石被孤立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站到了我们方面。——《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

05.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

在党的地方组织方面,特别是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方面所存在的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则没有获得解决。

1937-1947年,“十一年时间内,我们党的组织,由几万党员,发展到了二百七十万党员”,但是“有许多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和流氓分子乘机混进了我们的党。他们在农村中把持许多党的、政府的和民众团体的组织,作威作福,欺压人民,歪曲党的政策,使这些组织脱离群众,使土地改革不能彻底”。

整顿基层党组织还是用那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在党内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地揭发各地组织内的离开党的路线的错误思想和严重现象

全党同志必须明白,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e)-第4张图片-易算准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革命的教训经验总结。实现领导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率领被领导者坚决同敌人作斗争,第二要给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而且,“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现在要公开讲,不公开讲容易模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坏处多于好处。

05.小结

胜利来之不易,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判断胜利的趋势和取胜的关键是人心和民心。

斗争为了人民,斗争由人民来参与,斗争由一个坚强的组织来领导,则斗争无不胜!

依靠外援不长久,“我们自己的命运完全应当由我们自己来掌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依靠自己,依靠群众,才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根本

不靠外援(不是不要外援),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政策,依靠群众,来争取战争的胜利。——《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

文中引用和红色字体,未注明出处的,都出自《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标签: 100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